为什么有人造血液还要无偿献血呢

文章来源: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更新时间:2024-06-14 [字体: ]【关闭

点击量:

  我们都知道,人的血液组成成分相当复杂,含有多种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血细胞、蛋白质、脂肪、无机盐、激素、酶及各种凝血因子和免疫因子等。当身体受到外伤,或者在进行手术时,一旦出现急用血的状况,往往需要从外部输血。而血液资源一直以来相当紧缺,仅靠血库供血很难满足现实需求,于是人们开始探索,能否找到一种血液的替代品,来满足人们紧缺的血液需求。

  对血液替代品的探索,不是一个新议题,而且以前的人们对这一工程的构想十分“大胆”:麦芽酒、葡萄酒、植物树脂、羊血……都曾经被纳入考虑范围。当然,这些离谱的设想最后都被pass掉。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,人们意识到,理想中的人工血液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性:没有血型之分、保质期长、循环周期长、没有病原体和不良反应、能有效地向人体组织输送氧气。

  而现在有两大类血液替代品,分别是血红蛋白携氧载体和全氟碳化物。前者来源于血红蛋白,工作方式与普通红细胞大致相同,但它的循环周期要比正常红细胞短,只有20-30小时;后者是化学惰性分子,结构与碳氢化合物相似,有可能会引起流感症状。人血的55~60%都是血浆,它可维持血压、调节体温、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,同时参与凝血和免疫,这些重要的功能,也是人造血液所不能代替的。总而言之,目前我们提及的“人造血液”,总是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,无法完全代替真正的血液,这从侧面说明了人体血液组织的强大,也意味着献血仍是一个扩充血库的有效途径。

  每年的6月14日,是世界献血者日。它是世界卫生组织、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为了鼓励人们参与无偿献血,宣传、促进血液安全而设立的一个节日。其实很多国家最初实行的是有偿献血,但由于有偿献血存在利益驱动,有很严重的安全隐患。人们意识到只有从人道主义出发,让献血的动机回归到人的无私奉献,而不是以有偿的报酬为目的,才能够减少血液传播疾病带来的危害,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。几十年以来,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会不断向各国呼吁,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。我国于1998年颁布实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》,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。

  无偿献血不仅能保证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,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。人们用自己的爱心,献出自己宝贵的血液去延续病患的生命,既能构筑起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坚固桥梁,也能让社会充满关爱。

版权所有:南阳市红十字会 地址:南阳市中州路363号 邮编:473000 电话:0377-63159704
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:豫ICP备13010699号

豫公网安备 4113030200020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