勿让大意送了性命——境外回国,谨防输入性疟疾
文章来源:2947 更新时间:2023-04-26 [字体:大 中 小]【关闭】
疟疾俗称“打摆子”、“半晌病”、“发老犍”,是由一种叫疟原虫的寄生虫寄生人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,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,偶尔也可以通过输血传播。我省曾是疟疾严重流行区,建国初期暴发过三次大的流行,发病率最高可达16.94%,病例数达1022.24万,居各种传染病发病之首。经过几代疟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12年首次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的历史性突破,并于2019年正式通过国家卫健委组织的消除疟疾考核评估,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。
虽然我国已没有本土疟疾病例,但疾病无国界。2022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全球仍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,感染者约2.47亿,60万人死于疟疾。现在对外交往日益频繁,很多人会到非洲、东南亚这些流行疟疾地区出差、经商、务工或旅游,稍有不慎就会感染疟疾,有些人在国外不发病,回国后发病,也有些人在国外发病后治疗不规范,回国几个月后复发。
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,2019年新冠病毒大流行导致全球疟疾防治服务中断,疟疾病例和死亡人数显著增加。而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,入境限制放开,我省又是劳务输出大省,累积的境外人员密集回国势必给疟疾防控带来巨大压力。
目前我省每年大概有200例左右的境外输入病例,其中绝大多数为恶性疟,病情进展迅速,短期内即可发生中毒症状、贫血和多器官损害,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发展为脑型疟,会出现突然晕倒、剧烈头痛、恶心呕吐、意识障碍、烦躁不安、嗜睡、昏迷等症状,继续发展则发生脑水肿,导致呼吸、循环系统或肾功能衰竭,甚至死亡。
患者张三,男,40岁,家住南阳市某县,2023年2月18日自非洲刚果布务工返乡,21日13时出现发热、出汗、头痛、乏力等症状,体温高达39℃,口服布洛芬退热。22日8时到村卫生室就诊,按普通感冒输液治疗,未见好转。23日8时到县人民医院就诊,医生询问了解到患者有境外务工经历和既往疟疾病史,结合临床症状,建议其到县疾控中心进行疟原虫筛查。11时左右RDT检测结果阳性,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立即按照国家法定“乙类传染病”管理要求进行了网络直报,并建议患者前往输入性疟疾定点医院规范治疗。患者及家属到定点医院咨询后,拒绝住院治疗的安排,当日自行返回家中,网购抗疟药口服治疗。24日再次出现发热、呕吐,25日症状加重,由家人陪同再次到县人民医院感染科进行对症治疗。26日患者出现无尿、肝、肾功能异常等重症指标,由120救护车紧急送往市中心医院(疟疾定点医院),入院体征血小板减少、肝肾功能衰竭,立即注射抗疟药、给予透析、血小板、血浆等急救措施后患者转危为安,后续经过一系列对症、补液等综合治疗,病人已痊愈出院。
显然,境外反复感染的经历使张三放松了警惕,误以为疟疾和感冒一样,吃点药输点液自己就能扛过去,殊不知疟疾也能要人命。侥幸心理,一拖再拖险些送了性命。那么,如果因工作、旅游或其他原因需要去非洲等疟疾流行地区时,应该如何避免感染疟疾呢?一旦感染,医患双方又该如何正确应对呢?
1.旅行前应充分准备。由于目前市面上还没有针对疟疾的有效疫苗,也没有理想的预防药物,出国前应了解目的地疟疾的流行情况,掌握一些基本的疟疾防护知识。
2.防止蚊虫叮咬是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措施。在疟疾流行区,务必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。可以在房间安装纱门、纱窗以阻止蚊虫长驱直入,在高发期可用滞留喷洒的杀虫剂涂抹纱窗;休息时使用蚊帐,减少人蚊接触;在野外工作时穿长袖、长裤,避免皮肤暴露,暴露部位可擦驱蚊膏或防蚊水,也可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驱避蚊虫;同时还要注重环境卫生,清除房屋周围杂草、填平水坑,减少蚊虫孳生场所,降低蚊虫密度;平时也要注意营养,保证休息和心理健康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